鲸落
战疫科普资讯 发布时间:2020/5/19 11:34:16 访问量:(图片摘自百度百科)
鲸鱼是地球上最庞大的哺乳动物之一。
在人们的印象中,鲸鱼总是带着某些神秘又美丽的色彩,它们自由穿梭在一望无际的大海,时而从海中一跃而起,身姿优美,宛若翱翔天际;时而潜游海底,追逐着鱼儿,做着捕食的游戏;时而露出头部,一个喷嚏,喷出几米高的水幕,打出单音阶的响笛。
它们的形态、动姿、呼吸,优雅又惬意。
但即便如此诗意的生命,也一样要经历死亡,落入坟冢里。
“鲸落”,正是人们赋予它死亡的一个诗意而浪漫的名词。
当鲸鱼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,会悄悄找寻一片深海海域,然后静静地、孤独地等待最后时刻的来临。逝去的鲸缓缓下沉,身体不断被分解消耗,它的尸体最终会沉入海底,生物学家赋予这个过程为“鲸落”。一座鲸的尸体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。
鲸落生态系统可分为四个演化阶段:
移动清道夫阶段:在鲸尸下沉至海底过程中,盲鳗、鲨鱼、一些甲壳类生物等以鲸尸中的柔软组织为食。这一过程可以持续4(至少)至24个月(取决于鲸的个体大小)。期间90%的鲸尸将被分解。
机会主义者阶段:机会主义者(机会种)能够在短期内适应相应环境而快速繁殖。这里所说的环境,就是鲸尸、鲸骨。在这个阶段,一些无脊椎动物特别是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,能够以残余鲸尸作为栖居环境,一边生活在此,又一边啃食残余鲸尸,不断改变它们自己的所在环境。
化能自养阶段:大量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和其它组织,分解其中的脂类,使用溶解在海水中的硫酸盐作为氧化剂,产生硫化氢。化能自养细菌例如硫化菌,则将这些硫化氢作为能量的来源,利用水中溶解氧将其氧化,获得能量。而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补充。
礁岩阶段:当残余鲸落当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后,鲸骨的矿物遗骸就会作为礁岩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。
从鲸落的整体过程我们可以看出,鲸落的意义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有一定的重要地位。
首先,最直观的,它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。这些海洋生物除了无脊椎动物和鱼类,还有许多微生物。与这些微生物相比,鲸的个体大小差别巨大,因此一头鲸的死亡能够养活的海洋生物个体数量是相当可观的。
其次,鲸落为许许多多的底栖生物提供了复杂的生境。一望无际的海底平原因为鲸落的出现而产生了小规模的环境变化,这样的生境变化尤其受一些钻孔生物、附着生物的欢迎。残余鲸落的出现为一些底栖动物提供了庇护场所,也为它们提供了有机质来源。
另外,鲸落促进了海洋上层有机物向海洋中下层的运输。深海的生产力仅依靠化能自养细菌供给是不够的,海洋生物进食和死亡产生的碎屑,例如海雪和鲸落,促进了营养物质向下运输,以供给深海的生物,也促进了化能自养细菌产生更多的能量。
最后,鲸落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促进了一些新生物种的产生。称其为新生物种,主要是因为这类物种只出现于鲸落这一特定环境,科学家们还未在其它海洋生境当中发现。
“一鲸落,万物生”,对于漆黑的深海而言,鲸落无疑是一份极其贵重的礼物。也是鲸鱼给予生它、养它的海洋最后的温柔和回馈。
(图片摘自网络)
文字部分摘自百度百科和《人民日报》(2020年04月28日05版)
(供稿:许倩)
猜你喜欢
备案号: 赣ICP备05005342号
技术支持:迪创科技